肝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测

    肿瘤标志物的用法大致分为三种:诊断、筛查、治疗效果指标。在进展性肝癌占大多数的时期,AFP(甲胎蛋白)主要用于肝癌的诊断。但随着以动态CT为代表的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,特异度较低的AFP在肝癌诊断方面的重要性也逐渐降低。而PIVKA-Ⅱ和AFP-L3都具有特异度较高(95%左右)的特性,因此在日本得到广泛应用。
 
    在筛查方面,肿瘤标志物能对影像检查起到辅助作用。当肿瘤标志物显示在某阈值以上,腹部超声检查却未检查出病变,这时如果实施动态CT等敏感度较高的检查,往往能对疾病做出判断。适于这种判断形式的肿瘤标志物要求阳性LR(似然比,指为阳性时,检查后概率上升的比例)较高。
 
    肿瘤标志物的绝对值可用来代替肝脏或全身肿瘤细胞数量的总值。通过测定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,可以客观地评价经过治疗以后,肿瘤数量的减少情况。特别是在TACE疗法中被认为更加有效。另外,对于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,可通过有无阴性化,对切除或局部疗法的根治性进行研究。
 
    在日本这三种肿瘤标志物都被列为保险对象,其他国家还没有先例。日本在此领域做出了很大贡献,许多循证医学证据也都出自于日本。
 
    ※以上内容来自《日本癌症治疗学会——肝癌诊疗指引手册》
上一篇: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能否作为肝癌治疗后的有效
下一篇:哪些人群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?